close

Gap year 是人生中適當的頓號。

 

今天在健檢中心翻了一本去年底的天下雜誌

封面是桂綸美 (http://n.yam.com/view/mkmnews.php/544447 384期, 2007/11/08)

(題外話:這個筆者的用語有點做作,那種敘述方式語文筆使用太多就很討厭)

這期的重點似乎都放在台灣教育的方式,從小就對小孩限制太多(無形或有形)

以至於大學畢業後,還是不知道自己想要甚麼

 

許多父母認為我們的環境比它們那個時候好

又有那麼多資源,所以我們應該要怎樣怎樣

但事實上,這也代表了你面對眾多選擇時,你會更加的徬徨茫然

此外,我們被寄予的以及自己達到的要求  又更高了

但是  說實在的  有時候 你看你身邊的朋友 都能出國

去思考自己要怎樣的生活  可是 自己可能沒那種財力

所以說 不同的世代 是各有各的難處的

平均水準提高了,但是還是有均標以下的人  在苦苦巴望著

 

人的一生當中,總是要有一段時間去釐清自己到底想成為怎樣的人

也就是去思考自己的存在意義與價值

當然我不確定 是不是所有的人 都會在十幾歲時去想這個問題

但是至少我是在國高中的時候 去思考那個問題的

單是性向測驗或是智力測驗 是無法讓你知道自己到底該往哪走的

而在你被要求成績要到達一定水準時,以其術科課程被學科的課程取代時

你更是沒有辦法去接觸不同的領域

 

我國小的時候 真的很喜歡上課,也很喜歡發表自己的作品或想法

但後來就漸漸變成上課很無聊了,尤其是高中

到大學 沒人管 我就翹課 

不喜歡的必修課  為了不想再修第二次  我還很無恥的作弊

 

大學除了體驗初次的自由生活外,還有打工存錢

我也度過了一段時間的對虛華外表的追求

(不過財力不夠 一學期就終止了)

可是其實那是不夠的,當然 或許我沒有想到我應該要好好規畫一番大學生活才是

但是另一方面 我可能其實還在適應這種自由的生活

以至於  到了大學畢業 我還是很茫然

糊里糊塗地念了研究所  作實驗 念paper 我能去打工的時間更少了

更別說我還有時間或財力去嚐試我想作的事情

 

雜誌裡有一句話讓我很感觸:

在台灣,能夠一氣呵成念到最高學歷,中間完全都沒有頓號的,

可以造就最好看的履歷表 (大概類似這樣啦)。

我也是這種觀念的犧牲品,其實我很想暫停,但是我不敢說

打工的錢 存到快20萬,但是我不敢花掉去出國或是做我想作的事

因為我得先賺錢,賺到足夠的錢,賺到我真的可以完全養活自己的程度

剩下的 我才敢去做自我投資

(ok 我真的不想抱怨太多  但是他們肯花錢讓我哥哥弟弟念私立學校

卻不肯花個十萬塊讓我參加高中的遊學活動 那不過是哥哥弟弟兩人一學期的學費)

(我私自想 不想讓他們重考到公立學校 大概也是為了沒有頓號的求學過程吧)

最誇張的是  我車禍那一次 本來想休學 (我大一就很想休學了)

但是醫生說 還是可以去上課啦  (撐著拐杖晃台大校園???!!!)

我本來想躺在家裡 養好身子+自我休息充電的計畫 就此掰了

以至於我現在一直都有個怨念與遺憾

 

但是,在求學的18年中沒有頓號,卻在成為社會人不到一年就出現了兩個頓號

可是 這樣的頓號 似乎比求學過程中的頓號  更具殺傷力

會被當成草莓族、掃瞄族......

而相對於西方的某些國家,他們會比較注重小孩的獨立思考能力

甚至也會鼓勵年輕人去進行OE (oversea experience)

東西方比較起來,對方可能在二十幾歲已經知道自己的方向

而我們卻才開始要尋找自己的方向

或是 還陷在那團迷霧中

 

嗯  我該怎麼辦呢

我想我現在該破除的是  不要覺得為時已晚  要說服自己還年輕

但是我要面對的是  投資總是有失敗的時候

我不知道我夢想中的道路 是不是適合我

會不會 最後又回到原點

會不會 不適合我  然後我又要換另一條路??

要花多少時間 才能找到我的方向

而這段時間內 我的經濟來源又該怎麼維持???

等我回到台灣這個環境  能接受我這樣經歷的人而雇用我嗎??

 

呼  無論無何 加油吧

儘管是用一種緩慢的速度

希望有一天 我能回到像國小那樣

沉浸在自己成就中、肯定自己做的事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nn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